身在異鄉三十多年,每每吸引我迫不及待回老家過年的強大動力,莫過于在正月里看幾場鄉戲。一座簡易的戲臺,各式各樣的戲裝,委婉動聽的唱腔,眼花繚亂的場景,吸引著三鄉五鎮的眾鄉親前來觀看,而臺下時不時傳來的吆喝聲,這場景經久永難忘……
正月里,唱大戲,讓年味更濃,鄉情更深,這是全國很多地方傳承多年的文化習俗。在我的故鄉長江中下游地區,那里文化底蘊深厚,地方戲眾多,自打我記事起,每年正月里都要搭臺唱大戲,而且一直要唱到整個正月過完才結束。我八十多歲的老父親是個老戲骨,逢戲必到。耳濡目染之下,多年來我也愛聽家鄉的年戲,看一次,難忘一次。
按照鄉戲規矩,演出從下午1點開始,除傍晚一個小時吃飯外,要一直唱到晚上12點才散場。為了找個最佳位置,我通常早早就扛著家里的長板凳來到戲場。嘿,到現場一看,戲場內外早已圍滿了人。而戲場外賣各類小吃和玩具的應有盡有,吸引著孩子們來回穿梭,好不熱鬧,有賣甘蔗的、糖葫蘆、水果、瓜子的,有賣氣球和玩具的,零星的鞭炮聲時不時從孩子們的嘻嘻哈哈聲中傳來。
中老年人愛看廬劇,這是流行于江淮地區的一種古老地方戲,唱腔柔美、委婉動聽。年輕人愛聽黃梅戲,我的妻子是北方人,對廬劇的興趣就不大,但一聽黃梅戲就很高興,不僅邊看嘴里邊哼,還不時用手機拍照后發到朋友圈里。
春節期間,附近村村都唱鄉戲。七天假期里我趕了好幾個場子,幾乎逢戲必到。我的家里,還有不少親戚是被父母邀請來看戲的,那鄉情鄉愁,一切都在不言中。
正月里的鄉戲,傳承了中華文化,促進了鄉村文明,讓人情味更濃,讓生活更幸福。
“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正月里的鄉戲,最令人著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