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 id="cplhc"><strong id="cplhc"><xmp id="cplhc"></xmp></strong></p>
      2. <td id="cplhc"></td>
        
        
        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220001
          浙江工人日報社 主辦
          新聞服務熱線
          0571-88851111
          采訪中心:0571-88851111
          報紙編輯部:0571-81916093
          新媒體部:0571-88864594
          事業發展部:0571-89937119
          首 頁 | 工 會 | 企 業 | 人 物 | 維 權 | 讀 書 | 民 聲 | 人 間 | 視 覺
          您現在的位置: 浙江工人日報網  >   正文
          人勤春來早 備耕正當時——

          “靈魂砍價”之后,藥品耗材集采下一步如何推進?


          2023年01月30日 09:21   來源: 新華網   作者:王維硯 楊召奎
           

            近日,一場事關種植牙價格的集采備受關注。

            1月11日,口腔種植體集采在成都開標,擬中選產品平均中選價格降至900余元,與集采前中位采購價相比,平均降幅55%,這給很多需要種牙的患者帶來了大大的實惠。目前,種植牙耗材并未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本次集采也是高值耗材集采從醫保領域擴圍到非醫保領域的首次嘗試。

            集采,即集中帶量采購,通過量價掛鉤、以量換價,不斷擠出虛高價格水分,引導藥品、耗材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破解群眾看病貴難題。

            國家醫保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7批藥品集采、3批耗材集采,疊加地方聯盟集采,累計降低藥耗費用超4000億元。

            隨著集采常態化推進,在有效保障患者用得起、用得上優質藥的同時,一些難點、堵點問題也隨之出現。日前,在中新社舉辦的“國是論壇:集采常態化與醫療高質量發展”研討會上,專家們紛紛建言,為更好推進集采支招。

             摒棄“唯低價”,提升集采質量

            藥品、耗材集采“靈魂砍價”后,患者就醫負擔持續降低。

            在藥品集采方面,2018年以來,以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為重點,國家組織開展了7批藥品集采,涉及294種藥品,1135個中選產品平均降價超50%。集采品種中使用高質量藥品的患者比例從50%提高至90%以上。

            在耗材集采方面,國家在心內科和骨科兩個最受關注的耗材價格虛高領域開展了3批集采,其中,心臟支架集采已于2022年11月成功接續,平均中選支架價格在770元左右;人工關節類和骨科脊柱類高值醫用耗材集采中選產品平均降價超80%。

            專家表示,通過集采把價格“打下來”,并非“唯低價論”,而是要在多元目標中找到平衡。在擠掉價格水分的前提下,也要讓企業獲得合理利潤,同時不影響相關藥品和耗材可及性,不加劇醫保和患者負擔水平。

            如何進一步提升集采質量?在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明看來,下一步,應根據臨床需求進一步完善集采規則,以質量為核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同時中選價格不僅要覆蓋生產成本,也要覆蓋合理的流通成本和耗材伴隨服務成本。

            吳明指出,目前有部分藥品和耗材雖然通過了一致性評價,但實際使用過程中效果參差不齊,因此要建立起臨床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統以及產品和服務質量評價系統,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完善物流配送和配送商遴選

            流通和配送是完成集采的重要環節,討論中,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集采后的物流運輸和服務問題。

            吳明在調研中發現,過去,由第三方管理醫院的耗材庫存,包括點貨、備貨、及時補貨等,相當于提供“保姆式服務”;而集采后流通環節大幅壓縮,很多代理商退出,為醫院提供的物資管理服務顯著減少,而配送企業沒有經驗和能力,只送貨不提供其他服務,這就出現了供需雙方的不適配——醫院內部需求沒有及時傳導到供貨企業,短期內出現管理空白。吳明建議,有必要盡快界定各方責任,建立相應的激勵和監督機制,疏通集采流通環節的堵點。

            國藥集團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威也表示,想要更好地服務集采,需要重視發揮大型流通與配送企業的作用。

            據張威介紹,通常全國性醫療器械流通和配送企業為實現集采產品落地,會在各地設立經營網絡企業并開展醫療器械三方物流業務,但跨行政區域開展代儲、代運需要單獨申報,監管方需按照各自審批權限進行審批,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集采產品在流通和配送環節的暢通流轉。他建議,建立集中帶量采購流通和配送企業多倉協同制度,在全國試點探索大型企業內三方物流多倉協同機制。

            張威還建議,完善對配送商的遴選機制,包括倉儲面積、人員資質、覆蓋面積、注冊資金等都需要重點考慮,以保證集采成果安全高效地配送到各級醫療機構。

             激勵企業走創新之路

            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而創新藥品耗材具有高投入、長周期、高風險等特點,企業必然對高回報率抱有期待。

            “今后新技術、新耗材進不進醫保?在什么時機、什么條件下進醫保能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最大化?這些都需要考慮!敝袊t學裝備協會副秘書長楊建龍表示,一些國產器械、耗材企業研發投入非常大,如果產品上市后很快進入集采,而集采長期以“低價”作為標準,企業回收成本和創造利潤都會受影響,長此以往不利于醫藥創新。

            楊建龍直言:“希望有靈活、精準的政策,作為新技術可以暫時不集采、不進醫保,至少等足夠成熟之后或者是有很好的衛生機制價值時再進醫保,給予新技術一定的自由市場!

            “如何保證企業進行高投入后能獲得應有回報,應交給市場機制去解決!痹诒本┐髮W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看來,還應進一步完善對醫院和醫生的評價機制,在評價體系中更注重醫生的專業和創新能力,而非論文數量。

            不過,在吳明看來,高回報率并不代表企業一定會有創新動力。

            “過去我國藥品耗材價格很高、利潤很高,但企業并沒有積極性創新,因為只要給‘回扣’就可以躺著賺錢,為什么要走風險極高的創新之路?”吳明認為,要激勵創新,首先要通過改革為醫藥創新創造良好市場環境,而集采就通過極大壓縮“回扣”空間,糾正了市場失靈,形成了有效的創新激勵,集采騰出的空間可以用來研發創新產品;集采產品薄利多銷,企業若要獲得更高利潤,只能創新。

            記者注意到,目前我國頭部醫藥企業正在加大研發費用投入,創新藥研發上市進程不斷加快。

          責任編輯:張永炳 

          相關內容
          廣告聯系 | 關于我們 | 法律聲明 | 投訴建議
          浙江工人日報網版權所有 ©c2008 浙ICP備05017986號    浙ICP備05017986號-1  
          浙江省新聞道德委員會舉報中心投訴電話:0571-88901234  手機短信:18806501498  傳真電話:0571-85175125  郵箱:zjsjx@zjncws.com.cn  
          性爱视频久久免费看,尤物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黄色免费福利视频网站,一级黄片无遮挡免费看视频
              1. <p id="cplhc"><strong id="cplhc"><xmp id="cplhc"></xmp></strong></p>
              2. <td id="cplh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