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火腿,天氣必須選在寒冷的立冬之后!壁w增說,自己制腿,嚴格遵循古法,“一把鹽,三把刀,一條冬腿”,一如千百年來老師傅們做的那樣。
從趙增年輕時在火腿廠賣力氣,到后來刻苦鉆研成為火腿專家,43年只做一條火腿的趙增,其“國家高級火腿技師”身份背后,是老一代匠人樸素的情懷。
趙增最初與火腿結緣,是因為他愛吃肉!凹抑行值芩娜,我是老三,小時候家中條件其實還可以,就是喜歡吃肉,聽說火腿廠肉多,就義無反顧去了!壁w增說,那是1979年,他高中畢業后找的第一份工作,進入國營東陽縣火腿廠,當了一名小小的火腿學徒工。
其實,火腿廠工作又臟又累,“離職率”很高,趙增很多師兄弟沒干多久就走了,“工錢1個月16元,太少,年輕人大都不愿意干!
上世紀80年代初,還是火腿廠的黃金時期,一年海量的火腿從東陽供應杭州、上海等地。廠里幾乎一整個冬天,都能看到晾曬在廣場上的“火腿林”;鹜韧ǔJ24條一組,掛在一根長桿上,一桿子火腿,少說也有幾百斤。每天早上7時開始,趙增就和另一位學徒工一起,從倉庫把火腿抬出去晾曬,待下午4時,又陸續全部抬回,每天往返100多趟。
憑借著一身力氣,趙增度過了3年學徒生涯,好學勤快的他成了廠里老師傅們都喜歡的小后生,大家也愿意教他。
從學徒工到優秀學員,再到廠里的技術能手,趙增很快在廠里脫穎而出,成了單位的團支部書記、工會委員、門市部主任,完成了從技術人才到全能人才的華麗轉身。
在門市部與市場同呼吸,趙增敏銳察覺到國營的火腿廠逐步走向了瓶頸,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火腿廠被他提上了日程。1995年,趙增從火腿廠辭職,自己當起了老板。
當了老板后,趙增的腳步也沒有閑下來,金華及周邊同行,他基本切磋過了。他還跑到四川、江蘇、山東,甚至國外西班牙等地,到處學技術。
“做火腿三分靠技術、七分靠天氣,溫度始終對火腿品質有關鍵影響!睂ζ焚|的不懈追求,讓趙增制作的火腿得到多方認可。2000年,他的火腿被金華火腿行業協會評為“質量最佳產品”;2001年,他參加浙江國際農業博覽會獲金獎;他被認定為金華火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高級火腿加工技師、“八婺工匠”……
去年底,趙增榮獲“最美浙江人·最美工匠”榮譽,“榮譽屬于過去,明天從零開始,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我堅信最好的火腿永遠在路上!
|